人生當遊戲,說著簡單,但如何當真?
當你未滿18歲,人生是免費遊戲,受惠於年紀而有的優惠,例如:法律上的減免、門票/車票等優待票、他人會因為年紀輕,而放過你一些小錯誤、許多人對你出社會之後有些期待,你自己也對長大後的生活興奮又緊張。
你已經超過18歲,到25歲以前,介於大學到畢業兩年內。
不再是免費遊戲,而是,部分功能收費,充值才享有 VIP 功能。滿肚子的學識,在職場中頻頻被打臉。好像不斷在驗證經常聽到的那句話「讀書有什麼意義?」
不論你現在幾歲,我只想告訴你,我的臉已經被打了十多年。
可是,人總要有夢想,不然跟鹹魚有什麼兩樣。
越能清晰地描繪五年後的自己,越能達到它
鹹魚還有被吃的價值,自己的價值是什麼?
要開始描繪自己五年後的樣子,先停止找你的夢想。
不論是你仰慕的名人或企業家。他們被你欣賞的樣子,是超過五年時間才能達成的。照著他們畫你的樣子,你很快會對自己失去信心。
你需要的不是別人。
先看看你自己過去五年做的事情、完成的小成就、對事情的看法、對世界的期盼。不要告訴我「我一直以來...」,不會一個人這麼長一段時間,沒有改變或被改變,只能說,是自我欺騙自己。
現在的你,是五年前至今所達成的你。
如果你還是學生,那你可以很明顯的感受到,一個系統性安排的教育學程,改變你什麼了。不過,你總有一天會進入社會,或是,多數看這篇文章的人,已經是社會人士。社會上沒有安排好的系統性成長流程。
你已經進入「人生遊戲的付費區」。
付費方式有金錢、時間、身心靈健康、以及人際關係。
知名的快速轉型催眠治療 (RTH, Rapid Transformational Therapy) 及暢銷數作家 Marisa Peer 在一場 Ted 演講提及關於心智的四個重要事項:
- 你的心智會完全按照它認為你想要的方式運作,回應你的想法和指令。
- 你的心智天生就會趨向快樂、遠離痛苦,這會引導你的決策和行動。
- 你的感受,受到你在腦海中創造的畫面,和對自己說的話的影響,塑造出你的情緒和觀點。
- 你的心智喜歡熟悉的事物,傾向於已知的模式和慣例。
行為完全由心智決定,外在世界是內在世界的投射。
必須先做好 5 個心態整理
1. 有沒有正面思惟暫時不重要,要先清掉負面思想
大腦沒有否定詞彙,也分不出你在跟誰說話。
不論你是說出來,還是在內心裡,給人負面評價是極度損害自己的。會出現兩個極端狀況。
首先,大腦會以為他要這麼做才對,你就會漸漸同流合汙了,最著名的例子就是「現在不要想黃色香蕉」,但是你的大腦一定出現了香蕉的畫面,所以越告訴小朋友不要XXX,他越會去做。你的大腦也一樣。
第二個就是,極度抗拒,你成為了翹翹板的另一端,「不能懶惰」,你就會變成超級緊繃的工作魔人。
甚至,變成正義魔人,處處都是超高道德標準。
停止批判,不是對他人好,是自我解放。
2. 想輕鬆、享快樂,人之常情,但要分辨與目的是否相符合
每件事在你心中都有一個客製化目的。
被賦予一個任務,不論你喜歡與否,你都有一個「自己想做到」的目標,很大機率會跟指派給你的人,目標不完全相同。
如果你在任務上偷懶、偷雞,想要更輕鬆,快快樂樂過活,但是,這個偷懶的行為,可能導致你要加班、熬夜、假日補救,或是花錢搬救兵,讓其他人對你失去信任。
那其實,你變得「更不輕鬆、更不快樂」。
可以輕鬆、可以快樂,人生也必須輕鬆跟快樂,但會影響你的目標嗎?
3. 大腦愛畫餅,對過去畫蛇添足,對未來火上加油,先想怎麼做才要緊
「痛」是當下的感覺,「苦」是自己腦補後的結果。
不論是工作、感情、人際關係,甚至某次考試、抉擇、上台演講,不愉快的結果在當下產生了不適感,這個是「痛」。然後你的大腦開始作怪。
又遇到感情、演講,或是一些稍有關聯的事情,大腦就一直拿出過去的模糊印象,加深在加厚,來試圖嚇唬自己「未來就是會這樣,還有更慘的在後頭」。不過,事情都還沒有發生,而且,腦補的大部分劇情不會自然發生。
最糟的是,你會自顧自地照著你想的去做,就如同第一點,你的心智會映射到你的行為。
4. 不要以為你在舒適圈,你的圈只是敵人還沒打到,做點不舒服的事吧
心智喜歡熟悉的,也就是自己的舒適圈。
當你沒有選擇權時,就是別人選你。人生已經活了一大段時間,你很清楚,在這熟悉的範圍內你能做的事情,其他的都是不熟的圈外。閉眼想一想,你所擁有的選項很少。
那其他選項在哪?當然在圈外。
沒有一定要踏出舒適圈的必要,如果你有一百萬種選擇,你想找到圈圈的邊界,也是很困難的。
所以,無從選擇,你只有去「熟悉不熟悉的」,然後看看沒用的選擇,再將「熟悉的變不熟悉」。
5. 人生沒有一定要怎樣做改變,人改變有四種可能,你可以自己選擇
- 當一個人收穫夠多,他們有能力改變。 你有恩師、貴人、或是富爸爸,那你肯定會做些什麼不一樣的。可遇不可求。
- 當一個人學得夠多,他們想要改變。 讀書是一個方法,進入職場向前輩請教,或自我學習也可以,網路這麼方便,哪裡不能學。
- 當一個人看得夠多,他們被激發改變。 就像我的這篇文章,也可以算是一個,或是,看到他人的慘痛教訓,也是一種。
如果以上三種,你都不要也不選,那最後,待時機成熟時,沒得選的選擇了。
- 當一個人痛得夠深,他們必須改變。
上面五個心態整理,檢視過去五年,你是怎麼發揮這些內容的,如果發現了可以調整的地方,就會慢慢地描繪出清晰可見的「五年後自己」
開始在心裡面點上這些技能樹吧!這些不收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