傳統的做法,在一個領域成為指標人物,是長期耕耘。
產業與領域歷史越悠久,越困難突破前人累積的護城河。他們已經築起技術、經驗、年資、資本高牆。必須要在其中找到漏勺,也就是每座城都有的下水道,趁虛而入。網路世界會告訴你,是短影音,它是趨勢,是部落格,可以攻克SEO,是自媒體,找自己的利基點。
不是,那些是方法,是找到下水道之後的行動選擇之一。
要先找到下水道,你位置如何與他人共鳴。
先知道自己的狀態,5層中你在哪一層
你有明確的目的地,也就是提升領域內的影響力,那你需要知道你現在在哪裡。
目的地與自身位置相隔大海,你不會選擇坐公車或火車。目的地與你相隔數百公里,你不會選擇走路或騎腳踏車。知道身處何處,方便選擇交通工具。
1. 地獄級奴隸狀態,他們是受迫的
如果他們不工作,會有死亡威脅與殘酷懲罰。看起來我們身處的地方,幾乎沒有這樣的階層出現,但世界仍有2到7千萬人是處於奴隸狀態的。約30億受雇人口中,仍有0.5%到2.5%的人是受奴役的。戰亂與第三世界國家才有機會出現的階層。
你還在看這篇文章,代表你沒有如此不幸。
2. 底層苦命型狀態,他們可以自由辭職,但貧困使他們持續待在職位上
基本上,他們享有基本勞工權利,但薪資與工作技能,只能讓它勉強維持生計。他們害怕離職後的窮困,遠高於工作上的各種不滿。這在發展中國家相當常見,當然,工業化、或已開發國家中,也有這些族群的存在。
你很可能認為你是這個狀態,但我們先繼續看下去。
3. 中階耐力賽狀態,他們不特別鍾愛目前的工作,有機會他們會跳槽
這些人有技能上的選擇權利,不論是資歷、學歷、體力、技藝,他們的技能是普遍都找的到工作的。意味著,只要有更好機會,他們就會跳槽。但是他們多數會在同樣職位打滾很久,不論是在同樣公司,或是在不同公司相同職位,反正就是不上不下。
他們受於同儕、朋友、與家人的眼光,若是離職或稍微變更工作目標,可能會遭到怪異眼光看待。這個族群狀態的人,想當然耳,是相當多。
4. 高階飽足狀態,雖然不是夢幻工作,但他們很滿意
通常在金錢財物、精力消耗、工作內容這三項,有一項令他們感到滿意,他們就會相對安心的,待在當前的位置上。追求確定性的穩定狀態,人的天性。在這群體的人並沒有錯,他們將多獲得的東西,金錢、時間、精神,轉移到其他會感到快樂的事情上。
是的,這裡就是人數最多的一群。你也在這裡嗎?
5. 天堂級幸福狀態,鍾愛他的工作,即便沒有薪資或收入,他們也會做同樣的事
看起來不可思議,這些人是不缺錢,還是慈善機構?但實際上,台灣街頭上已經有不少人是這個狀態,當然比例甚低。這些人厲害得是,他們是用這樣的態度做事,直到達到如此狀態後,真的就跟金錢無關了。
我們的現實狀態是,痛苦的來源90%是工作,不工作後,100%痛苦來源是沒錢。
多數人處在2, 3, 與 4 的狀態,我也是,但有一個事實是必須知道——
不滿的不是工作,而是工作場所的人,與人製造出來的流程、業務
人們不是真的討厭他們工作。
只是簡化各方面的討厭成一句:「我討厭我的工作」,多數情況下,一有機會,這些人就會換下一個工作,然後他們又繼續討厭下一個工作。仔細觀察他們抱怨的內容,其實不是工作本身,而是跟人有關的內容。
仔細檢查討厭的內容,通常會是以下幾點:
- 日常業務:每日每天,相同時節,相同辦公地點,相同任務。枯燥乏味、甚至失去意義的業務,做的人困惑,上司的堅持更令人惱怒。
- 執行指令:有些管理人會給予明確的指令,不管執行者的困惑與難點,只管自己期待的結果。
- 期限壓迫:不只被告知應該怎麼做,還有應該做什麼,最令人困擾的是太短的時間,導致員工無法仔細檢視與定義他的工作。
- 內部競爭:大多數情況,一個人的工作結果,會被拿來與其他人做比較,準確度、品質、速度、效率,甚至是效益。每個方面都會有另一個人特別好,而自己就在每一方面都被比下去。
- 他人眼光:有些人會想要在某一方面突出,好超過標準,或是超過某個內部競爭者。他們期待可以受到他人的稱讚。
- 低信任同事:被要求與其他人合作,但他恰好是有著令你討厭的性格。例如懶散、低效率、吹毛求疵等,拖累團體合作氛圍等等。甚至,有些合作對象是大眾厭惡的,例如說話口氣、惡習、怪癖、個人衛生、或是驕傲自大等。
- 公司活動:慶生活動、他人生病、新生兒禮物,或是其他禮俗類的事物,這並非所有人都喜歡,或是有參與意願。另外還有團體旅遊、運動活動、尾牙表演活動,這都不是人人想參與的,但要假裝一下的場合。
- 管理風格:主管或老闆個性怪異、性別歧視、高標準要求、濫用職權、多管閒事、袒護特定人、不安全感、與心情焦慮或脾氣暴躁等等。
- 無效工作:多數人會對自己太過苗小,微不足道,在工作內容中覺得沒有任何意義,對公司的成功、成長、與進度推進毫無作用,甚至在公司社交場合中毫無存在感,而感到無法適任工作。認為在巨大的公司、複雜的環境與系統中,自己可有可無。
你可以繼續加長這個清單,結論是,絕大多數的不滿,跟工作本身無關。
可以勾選幾個感同身受的,重點在於,那些你不覺得是問題的部分。在別人身上是問題,但你感覺不到不滿,或是有自己的應對方式。
那就是你與生俱來的”超能力”
有些人天生會向上管理,有些人喜歡搞辦公室活動,有些人會截短補償,總是能在有限時間完成指定任務,有些人就是不受他人眼光影響。你覺得平平無奇的事情,在他人身上可能就是問題,他們需要有人幫忙解惑,或是,換個想法與觀點看同一件事。
這就是你提高工作領域影響力,最好的切入點。你的下水道。
- 不用有過人的技能
- 不用有高額的資本
- 不用有數十年的經驗
- 卻是處處都有人需要的資訊
不論你是在工作狀態的哪一階,你都可以用你的角度,告訴在更低階層的人,該怎麼應對。
專注你的超能力,晉升到下一階。真誠地寫出觀點,參考更多做法,你就能在你的領域中竄出頭來,而且,會有神奇的現象發生,你會發覺,其實你並不討厭你的工作。
原理很簡單,你開始把注意力轉移到擅長的事情,你的心智空間就會充滿你擅長的事。
一旦你開始有幸福感,透過幫助他人,透過他人的反饋,你就能逐步感受到自己的影響力。越來越明白,他人需要從你身上獲得什麼,你的個人形象就會逐漸形成個人品牌。
個人品牌不是創造,是挖掘已有的超能力。
你有目的地,知道自己的位置,現在,可以開始找尋你的超能力要在哪裡發揮。